CJR 引述了 Tow 数字新闻中心的一份新报告,该报告调查了微信信息问题的诸多动态,CJR说,这些问题对试图融入美国生活的第一代华人移民产生了重大影响。这里重点指的是虚假错误信息。
但这篇文章写的不是很透彻,有些细节错误(略掉它),本文尝试将这一议题补充完整。
报道说,微信会生成同一个虚假故事的多个副本,而在一个被默认的是挑衅和感觉论的信息生态系统中,那些专注于揭穿错误信息的人很难与之竞争。该平台上的热门问题(包括平权行动和人口普查数据分析)在英语媒体中几乎没有任何报道。
纠偏从来都是很难的,我们分析过“为什么一般的辟谣都无效”,这不是微信的特殊性,虽然微信的结构加强了令辟谣失效的外部条件之一:信息传播的封闭。互联网在很大程度上并没能实现它所期待的最为广泛的互联,反而加速了部落化和回音壁效应,对此我们也有过分析:为什么社交媒体有可能拉低社会智识。这是令辟谣无效的根本原因。
至于为什么在微信热门的消息英文媒体基本没有报道,这似乎是个更复杂的问题,因为它牵涉很多原因,包括并不限于:1、英文主流媒体的选题标准 —— 中国新闻所占比重问题、题目本身被预期的大局效应问题等等;2、中国消息的难以跟进性 —— 中国消息很容易冲动化出现,由于信息管制和人们所谓的热情持续短暂,而媒体“需要”迎合这一情绪波动频率,以获取最大程度的吸睛度。同时又受限于封锁和审查,在微信收集中国消息的外媒记者并不少,他们最大的困惑不外乎上述,另外还有中国的消息传播者对消息本身之价值的淡漠、对传播动作能带来的自身影响力提升之价值的过分重视,导致看起来可报道的消息经常缺乏最基本的信息,无法追踪,甚至消息根本就是假的(在中国真伪甚至不影响消息成为热门,审查只针对意识形态和执政党的利益或好恶);3、中国局域网内传播的大部分消息并不是一眼看去的固定选题(顺便批评下英文媒体不擅长挖掘),由于在中国大部分人不重视隐私,位置都是暴露状态的,加之微信实名制的强制性,于是微信的“top stories”一直非常的地域化/本土化,与 Facebook 的算法近似,它提供的是针对用户所在位置的本地消息定向 feed,同时它基于苛刻的自我审查和平庸粗俗的点击量必需属性,于是整体上对严肃新闻来说并不具备足够的价值。(附:在中国:互联网上的政治为何如此局限)
该报道还说,出现在微信上的另一个重要问题是对避难城市表达愤怒的无证移民。微信上存在大量反对与移民限制法案相关的内容,报道认为,像这样的例子强调了与这个信息生态系统相联系的移民人口,了解哪些问题对他们重要,以及为什么扭曲的叙述会引起共鸣。
这首先会引出另一个问题,即为什么海外华人如此喜欢微信/微博,而不是 twitter/Facebook?它们都是集中化的封闭的互联网巨头,并且对海外华裔来说不存在 GFW 的问题,并且如果他们中的大部分人都使用 twitter/Facebook 的话,同样能够寻找到“共鸣”。
可能有几个原因。首先是环境认同,在中文网络上对他们来说能获得比国际社交媒体更多的“亲切感”(包括语言环境、表达和思考方式共性、价值观近似等等),对这种亲切感的追求也是他们难以融入移民国社会的原因之一。同时还有中国社会一贯的自闭,和 GFW 长期对国际流行应用的阻挡,都会造成大多数中国人的兴趣偏向国内事物。
其次是上述的引申,基于互联网对个人表现欲前所未有的激发和促进,人们会首先选取能让自己获得最大影响力的平台和虚拟社区。除上述原因外还有,在中国,移民是一种地位和能力的象征,而海外华裔只有在中国网络上才能享受到这种象征所带来的自豪感,哪怕是对移民国的抱怨,都不影响这种自豪感的获取。但如果使用 twitter/Facebook 他们将很难获得这种自豪感。
第三同样是基于影响力渴求的,就如这篇报告所关注的虚假消息问题,华裔移民是中国社交媒体上的假消息生产和传播的一个重点群体。他们自己真的相信那些假消息吗?不一定或不是全部如此,但假消息固有的刺激性(牵动受众情绪的能力)能帮助生产或传播者满足自身影响力的追求。并且,中国局域网内受众普遍的无知和对海外华裔身份普遍的仰慕,都在协助华裔群体传播假消息而不被揭发的“安全性”,以及影响力积累速度。
这就是促成这一群体驻留微信并热衷于假消息的原因。其传播的假消息五花八门,远远不限于该报道指出的移民话题。不否认该报道中透露的他们有可能对特朗普政府的移民政策的不满,但那不是主要原因,因为这种不满和批评同样是 twitter 英文网络的主流观点之一,为什么美籍华裔不在 twitter 申诉自己不满呢?
该报道也观察到了这点:与其他平台一样,微信是英语公众熟悉的各种各样的政治错误信息的乐园,都是从美国超现实派的新闻网站和社交媒体搬运过来的。报道说,相对于自由派出版商,保守派在其数量、范围和单一意识形态方面似乎占据着更大的比重。这种不对称的极化意味着来自英语媒体右翼的错误信息可能获得更广泛的牵引力……
没错,但这不完全是内容生产者的问题,而是内容消费市场的问题,后者是因。有需求才有供应,那些供应者自己有可能并不或不全部认同自己生产的内容,但他们的价值观告诉他们,点击量才是唯一目标。中国社会整体呈现明显的右倾,以西方国家标准能定义的自由派在中国非常之少,超越意识形态的公正更是极其罕见,对那些信息生产者来说,自由派理念根本不是利润来源。
该报道也指出,微信的世界本身就是错误信息的肥沃土壤,因为与其他消息应用程序和社交媒体不同,该平台拥有大量原生内容发布商在争夺关注。虽然其中有一些是生产原创内容的,但绝大多数发布者采用的都是更便宜、更省时的抄袭模式。由一群或一个职业写手组成的骨架团队搜索互联网或微信本身,抓取那些有希望获得更多点击量的信息,然后将它们拼凑在一起或直接克隆故事以分享。
微信上的错误信息在私人网络中传播,隐藏在外部视野或系统分析的监督之外,很难获得纠偏。比如群聊,基本是偏执的培养基。
报道说,被调查的美国微信用户中,有 79% 的人表示他们从聊天群组中读取政治新闻。有亲密关系的小群体,如家人和亲密朋友是最常见的,这些团体都可能成为传播政治错误信息的有效节点。但 71% 的用户报告,超过100人的群聊中其成员可能不认识其他人。
由此,该报道认为,随着 WeChat,Whatsapp 和 Kakaotalk 等消息传递应用越来越成为分享和讨论新闻的场所,这种信息分发的有机过程不受管制,因而成为引发错误信息的心理、社会和文化驱动因素。
就如我们早前的文章所分析的,隧道生态是培养偏执和无知的主要环境条件(这里的链接指向具体分析)。但必需重申我们的反审查立场,假消息的热销并不是监察有必要存在的理由,如果人们有意识摆脱回音壁效应、有批判性思考习惯和足够程度的认知,假消息自然会失去市场。
不过在中国,还有必要考虑人情社会的基本特征,那些拥护并协助传播假消息的人并非完全都是其信徒,这个社会普遍将高调的一致性表达作为情感输送的工具,你很难确定人们支持或反对的真正动机。这点对难以融入当地社会的海外华裔群体同样适用,他们保留着中国社会的行事习惯。
作为基本面,该报告提供了几种与微信错误信息问题作斗争的方法,包括了解哪些问题在触发及聚拢读者情绪,以及围绕这些方面集中反思。微信的信息问题没有任何明显或简单的解决方案。但理解到问题的存在关键是第一步。
随附我们对消息鉴别的技术性支持:工具—— 帮您判断假新闻:《做个聪明的信息消费者》https://commondatastorage.googleapis.com/letscorp_archive/archives/94158 ;《信息筛选和垃圾识别》https://pao-pao.net/article/758 ;《新闻应该是什么样的》https://pao-pao.net/article/813
以及,对全球媒体的综合分析:https://pao-pao.net/article/1008 ;互联网人为什么如此好骗?:https://pao-pao.net/article/782 ;为何假消息反而被热传,真消息乏人问津?当下的解决方案有什么错:https://pao-pao.net/article/780 ;为什么辟谣没用:https://pao-pao.net/article/781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