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对中国在澳大利亚的政治影响力的担忧越来越多,批评人士表示,渴望保持进入中国的学者越来越有意识地避免批评北京。
澳大利亚学者 James Leibold 期待他的作品在“中国季刊”上发表,他花了两年时间研究“一带一路”,但他知道审查的苛刻,已做好了自己的论文最终被公共消费的准备。
随后 Leibold 发现,两位来自欧洲大学的学者突然想到将他们的作品与他的作品一起出版。随后大家进行了一次讨论,并在一个月前共同决定:不提交任何论文。Leibold 的作品将不得不继续等待。
“我们谈了很长时间。他们担心自己将不会获得中国的签证。这是自我审查,“拉筹伯大学的 Leibold 说, “这很令人遗憾。”
Leibold 的经历突显了西方学术界越来越关注北京在海外影响力日益扩大所带来的问题。批评者认为,学者越来越多地审查自己,以避免批评北京,担心他们可能会失去进入该国的机会。虽然北京在这个过程中做得并不那么明显,但批评人士说,这只是中国在国外压制异议并施加影响力的一种方式。
例如,中国政府没有人警告过 Leibold 或他的同事不要发表论文。但综合诸多因素,包括其他学者被拒绝中国签证的“前车之鉴”,以及北京方面先前命令“季刊”关闭关于诸多政治敏感话题的文章等信息,都有助于“说服” Leibold 的同事们最好保持低调。
他们的经验并不是特殊的。 Leibold 说,大学的一些研究人员在被中国当局警告后,已经退出了与外国机构的合作项目,他们的项目正在受到监控。他说,一些西方学者在被中国“安全代理人”(国安)阻拦并询问他们的具体工作后,在去中国旅行期间已经变得“惊慌失措”。他还举了一个例子,一位学者被中国国安要求提交自己的博士论文以供审查。
“我知道有一些西方学者将研究重点从所谓的敏感话题转移出去了,原因是直接的恐吓或担心被恐吓,”他说。
这些关于学术自我审查的争论来自于对中国的海外影响力越来越大的担忧。尽管中国是过去11年来澳大利亚最大的贸易伙伴 - 双边贸易占澳大利亚贸易总额的近四分之一,但自2016年以来,两国关系一直在下降,当时堪培拉与美国和日本一道,在中国就南海问题与菲律宾发生领土争端时,支持针对北京的国际法庭裁决。
澳大利亚学者的公开信
莫纳什大学中国研究讲师 Jonathan Benney 是在这封公开信上签名的人。他说,学术界确实面临来自澳大利亚中文媒体和个别中国人的压力,被要求“写出积极的文章”。但他并不认为整个学术界已经屈服于压力,并说许多学者仍然在批评中国。他说华裔学生经常对他提出不同的意见,但通常愿意在课堂上听他讲。
“澳大利亚的中国学生持有不同的政治观点。有学生认为中国的政治制度可以让国家有效地运转,但对我而言,我重视民主”,他说。
Comments